Quantcast
Channel: 用户5724000880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2

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内容的终极出路是为价值付费

$
0
0

(本文为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在2019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上的演讲)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在这里谈供给侧改革?这听起来似乎和内容行业关系不大。

过去几年,行业内积累的各种问题,都在今年爆发了,大家都开始焦虑了。

有不少制作公司是在艺人片酬和制作成本非常高的时候,做了很多剧,但由于现在行业生产要素的价格迅速回落,到今年很多的内容在发行上就会遇到挑战。

同时因为资本市场的降温,融资上的困难也伴随而生。这些问题实际上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

谢颖谢颖


主动挑起改革,是优酷作为主流媒体的担当。

当下的内容行业现状,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行业内发展的一大包袱,目前存在大量同质化剧集:题材撞车、内容撞车、桥段撞车,缺少新意。

另一方面,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不配套,观众觉得没片看,而很多新片都是悄无声息地上线。总体上来说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缺少精品内容。

作为一个主流视频播放平台,我们希望每个季度起码都能有一个《长安十二时辰》这样的精品大剧,但这却并不容易。

目前市场上还找不到那么多的优质内容。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剧集的供给侧长期2B,导致对需求侧的失焦,使得整个行业在泡沫时期因浮躁而快速产出大量同质化产品。光有数量,缺少质量。但我对解决这件事还是有信心的。

阿里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客户第一”,要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用户,只有从我们做起,从在座的我们开始改变。如果不是为了改变这个行业,如果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阿里不会进入这个行业。

用户需求一直在那里,但在没有视频网站时,只能影视公司做什么,电视台放什么,用户看什么。现在不同了,在优酷上是否倍速播放了,在哪一个情节上用户弃剧了……这些用户行为数据都在优酷上有积累,可被分析和挖掘。

去年响应有关部门要求,三大平台联合发布《倡议书》,对影视行业明星天价片酬、劣迹演员、明星效应过分夸大等乱象提出了整改意见。

今年10月,为了营造更加良性的产业环境,回归内容本心,三大平台再次联合倡议:营造自律、诚信、廉洁、节约的行业环境。

今天在这里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我们优酷作为当下主流媒体所要承担的使命和担当。

未来优酷还要在以下几个方向上继续探索行业升级的可能性:

内容向的升级


首先是内容行业心态上的问题:

在资本漫灌的时候,项目越做越快,很多创作者眼中只有利益和流量,低水平地重复自己。只有表现而无表达,只有情节而无情怀,只有编造而无创造,对交托到自己手里的资源没有敬畏之心,这样的心态必须扭转。

平台接下来对项目内容的品质要求会一步步提升,要把过去抛到一边的优良传统捡回来,把采风、调研、剧本围读等基本功都重新强调起来。

平台要让这些扎扎实实的付出有价值,不但要为更优秀的作品买单,还要提供保底+梯度分成的激励机制,鼓励制作公司生产更多卓越的作品。

其次,是方向上的问题。以“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着力点,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这并不是喊口号,其实在这一块上,电影做得比较好,今年爆款《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都说明沿着这条文化自信的道路走,是能走到观众心里去的。

第三就是引导年轻用户的影视创作路径。互联网总体还是年轻的,所以如何用内容吸引年轻人,引导年轻人是我们永恒的课题。

基于目前我们一些尝试的结果来看,要从两边一起走,向中间走——一边是要找到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重大题材、现实题材,让他们能找到共鸣,比如已经播出的《外交风云》《谍战深海之惊蛰》,未播出的《觉醒年代》《冰糖炖雪梨》等。

另一边是要对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故事,注入价值观引导,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以强情节的新类型题材,探讨的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如何依然热爱生活”,举重若轻。

内容侧的升级势在必行。我们会努力把用户、把大写的“人”放在舞台的中央,为用户创造更好的情绪享受价值,同时也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抓住当下的机会,从迎合市场,走向引领潮流。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升级


要实现内容部分的升级,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也必须升级,为帮助行业进一步迈向工业化、标准化、专业化,为内容创作的繁荣打造好土壤,平台会在以下三个维度发力,提供变革的支撑和动力。

1.基础设施服务。

原本业内制作链条上价格不透明,滋生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因为采购全看关系,在品质和价格上没有可以横向拉通的标准。

对某些公共服务的需求,由平台出面向上游供应商集成采购,使得合作的影视公司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服务,是我们正在推进的,其中包括硬件器材、拍摄场地、资产管理和回收、casting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标准服务,这样也可以加强影视内容生产中的可控性和确定性。

2.品质管理。

工业化一定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在这方面,我们推出的云尚制片管理软件,让制片人可以系统管理每天的拍摄进度和拍摄资料,让剧组更高效和快捷的运转。

同时我们还在建立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的信用评估体系,让关注自己信用,让合作伙伴认为“靠谱”“放心”的主创获得更多的创作机会,让专业度高的人才脱颖而出。

3.数据智能提供决策参考。

原本这个行业,经验都是沉淀在人身上的,靠一个项目两三年,一个接一个项目练出来的,人才培养难,而且很多经验无法互通,可能换个环境,方法就不灵了。

而平台拥有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投入优势,一年上百个项目在平台上滚起来,沉淀下来的数据、经验都非常可观。因此,平台有这个能力从中抽象出方法论再分享给行业,给大家提供决策参考。

内容的温度是很难被数据计算出来的。但数据也确实是有用的,数据帮助我们找到颗粒度更细的用户反馈,使制作方能更科学地验证他们对内容的理解。这是我们的优势。

商业模式的升级


广告已经在衰退,资本热潮已经降温,当下的长视频网站商业模式已支撑不起内容成本,急需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那就需要回答——接下来支撑内容成本的是什么?

中国视频网站会员费和全球比,都太便宜了。

以奈飞为例:它每月的基础套餐、标准套餐、高级套餐分别是8.99美元、12.99美元和15.99美元,换算下高级套餐差不多是100元/月,几乎是中国视频网站的10倍。

但我们敢涨价吗?是否可以针对精品剧集推出单片付费模式?

也许,这个价格也反过来在拷问我们——是否提供了足以让观众愿意支付这样一笔费用的好内容?

最终内容一定还是要回归为价值付费的根本规律。

另外,我们是否能围绕观众喜爱的内容,找到更多变现的方式?比如,目前优酷已经有阿里鱼团队可以提供剧集衍生品服务,从前期招商到后期线上售卖,优酷和阿里电商形成了良性的全产业链的合作。

再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上线三天,就已经带动了天猫合作商家的定制商品热销,累计销售额已经突破千万元。

除此之外,是否还可以围绕头部剧集开发线下演唱会或演出?这部分内容之外的方式,可能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未来展望


技术能改变一个行业,零售行业由于发明了收银机而被改变,运输行业由于发明了集装箱而被改变,基础设施能改变行业前景。

5G时代即将到来,技术的天花板打开,从内容的制作方式、协作方式,到用户的观看方式、互动方式,也许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我们又将迎来一轮新的增长窗口。

孔子有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泡沫浮躁的时期,敢于停下来说“这不对”;在焦虑变化的时期,敢于迈开脚步往自己认定的方向走。“任重而道远”,以此共勉。

【文/谢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