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天气之子》终于在国内院线上映了。
凭借三年前《你的名字。》的超高口碑,《天气之子》的热度只增不减。还未正式在国内公映,首日预售票房就已破千万,截止到目前为止《天气之子》的票房已达1.68亿,虽比起前作稍显逊色,但这样的成绩放在国内动画领域依然不俗。
《你的名字。》在国内斩获5.76亿票房,至今仍然保持着日本动画电影在华上映的最高票房纪录。如今《天气之子》再度来袭,依然势如破竹。
有人说,新海诚是日本动画电影的未来。但真的如此吗?
厚重云层下穿过的一缕晴光、夜晚歌舞伎町闪烁的霓虹灯、穿行在大街小巷的东京电车和在地面落下的晶莹雨滴......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新海诚动画中精致、唯美的画面是他最具识别度的一张名片。
而这张名片,象征着的正是以新海诚为代表的日本新派动画创作模式的升级。
长期以来,日本动画电影创作,普遍沿用两种模式:其一,是重复利用原画,减少动作间帧数;其二,是采用纯手绘的制作模式,以求达到更具流畅度与美感的画面。
前者的优点,在于物美价廉,可以降低动画成本,减少作画风险。但这样一来,人物动作的变化度降低,难免显得僵硬。这种模式,适用于漫画改编作品,有漫画原作打底,重新作画所需技术难度较低。
宫崎骏作品《起风了》
后者,更适合原创动画,可以将艺术感与个性化完美呈现。其中的代表,如宫崎骏和高畑勋、铃木敏夫一起创立的吉卜力工作室,就运用此模式产出过无数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作品。
但大量纯手工原画制作,在资金和技术上的要求都更高,电影制作的风险也更大。成则一战封神,败则倾家荡产。
相比之下,新海诚代表的电脑绘画一派,就显得极具优势。电脑技术的运用,为作画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与资金投入,对作画者的专业要求也更低,同时高精密仪器的特性不仅不会让画面僵硬,反而可以顾及到更多细节。
所以,新海诚动画中太阳的霞光可以折射出钻石般的光芒,绿叶上的雨滴能够如此晶莹剔透,天空中的云朵总能舒展得恰到好处。
而技术的升级,也让动画创作的门槛降低。2000年,新海诚完成处女作《她和她的猫》。这部总时长5分钟的动画短片,从分镜、作画到配音、后期基本都由新海诚一人完成,并成为当年第12回CG动画竞赛大奖赛的获奖作品。
自此,新海诚开始了独立电影人之路。
其后《星之声》《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等作品的质量均属上乘,也收获不少奖项。但这些作品中新海诚强烈的个人风格,还是让其叫好不叫座。
《星之声》
直到《秒速五厘米》上映后,拿下了亚洲太平洋电影节最佳动画电影奖,才让新海诚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这也是国内观众最熟悉的新海诚早期作品。
但从《秒速五厘米》开始,新海诚作品的劣势也渐渐暴露。
也许是因为文学系出身,新海诚的作品更偏重于文学性,故事性往往较弱。他喜欢沿着一条主线,平铺开整个故事,以碎片化的生活细节,来推进情节展开与人物塑造。
《秒速五厘米》
《秒速五厘米》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其碎片化的叙事。主人公从孩童、少年到成人的几十年经历,几乎全部借由片段来展现。在短篇作品中,这样的叙事也许并无太大问题,但放在长篇作品中就显得节奏尤为缓慢。
而在叙事之外,剧中的情节发展每每感情先行,也令许多观众不能接受。这在他的短片作品《言叶之庭》中尤为明显。
《言叶之庭》全片总长不过四十几分钟,主要的场景都发生在男女主人公相遇的亭子中。新海诚着重描摹了两人之间暧昧的情感,少年偷偷描绘女人的脚踝,女人每每望见少年的笑意,爱情在这中间悄然而生。
《言叶之庭》
但抛开情感,人物背景与故事情节的展现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当女人忍受不住现实的压力崩溃大哭时,她的经历与故事全靠观众脑补。
但有趣的是,从《星之声》到《言叶之庭》,从《秒速五厘米》到《天气之子》,这些被观众颇多诟病的问题,新海诚却从未“改正”过。
新海诚不喜欢直白地讲述故事,却热衷于用细节向观众暗示。即使他的作品一直在探讨残酷的现实生活,但也总是选择用诗意的画面向观众娓娓诉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者。
所以他的作品向来口碑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认为他唯美浪漫,不喜欢的人指摘他矫情造作。
《天气之子》上映以来,虽然票房一路走高,但口碑表现一直不如前作《你的名字。》。究其原因,就在于上述的“问题”《天气之子》一个也没“改正”。故事的开头没有缘由,故事的结尾也没有结果,人物的行为全凭感情驱动,人物的感情又都靠音乐烘托。
《你的名字。》
现在回顾《你的名字。》的成功,其实更像是新海诚与出品方东宝映画相互妥协的结果。
动画大师的相继离世,让日本动画电影界急需一位领军人物。在多种考虑下,东宝映画选择了与新海诚合作。初次合作,比起对艺术的追求,东宝映画更看重新海诚的经济价值,而《你的名字。》就是新海诚交给对方的“投名状”。
于是我们看到《你的名字。》抛弃了新海诚一贯缓慢的叙事结构,也减少了对残酷现实的表达。整个故事紧缓得当,支线、主线相辅相成。它是足够优秀的作品,但却并不是一部典型的新海诚作品。
《你的名字。》
《你的名字。》的成功,让观众看到新海诚同样可以兼具现实与理想,同时拥有故事与诗意,他有无数可能性。于是乎人们高喊着新海诚将成为日本动画电影的未来。
然而三年之后啪啪打脸,《天气之子》又重新走回了新海诚最喜欢的老路。他不是退步了,只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我可以成为日本动画的未来,但是没必要。”
【文/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