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北京秋季电视节目交易会上,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影视独舌承办的“电视剧有序生产的保障之道”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导演阎建钢、制片人铁佛、导演刘家成、演员萨日娜、导演林楠、爱奇艺高级总监李莅樱等多位业内知名人士汇聚一堂,就如何保障电视剧有序生产这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与观点。
电视剧无序生产,这一症结的病因和药方
在论坛第一环节,与会嘉宾就导致电视剧生产无序化的原因以及相应解决之道展开了分析。
导演阎建钢指出,电视剧无序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伪专业化现象普遍。
“什么叫伪专业化呢?几乎电影都用不上的设备,我们电视剧组都能用上。动不动一个剧就要分A、B、C几个组,那么有一个组能吃饱,其它三个组一定是半饥饿,甚至是零生产状态。”
导演阎建钢
这种无效劳动转化为时间成本,并最终导致了制作的高成本。
现场,阎建钢发出电视剧行业去伪存真的呼吁,“电视剧有序生产的保障之道最关键的就是提升制作团队的专业化程度”。
同时,针对导演在拍摄现场的工作,阎建钢提出“双规法案”,认为导演应当在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完成拍摄工作。
“时间是有成本的,其实现在这么多的影视公司生产同类型的剧目,你会发现它的成本悬殊特别大,这里面刨掉演员的成本,其余原因就是时间成本造成的。”
制片人铁佛
曾有多年编剧经验的制片人铁佛就现场拍摄过程中,是否应当改剧本这一问题发表了看法,指出现场改剧本并非侵犯编剧权益之事,而是在成全编剧的创作,主要有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成熟的剧本一到现场,可能跟编剧想象的场景和美术定的场景不一样,这需要技术性的调整;第二,还有政治尺度的把握。上了一定年龄的编剧,在这样一个行当里滚,知道哪些该碰哪些不该碰,一些新编剧在这方面没有经验。那么从投资方和有经验的导演来讲,就觉得这个地方在拍摄时肯定要动。第三,原来设定的演员和真正拍摄时使用的演员在质感上不一样,为了使这个人物出来得更鲜活,那么这就需要创作性地调整剧本。”
导演刘家成
导演刘家成在片场经常身兼导演与制片人双重职位,丰富的制片人经验使其对导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他建议导演在有时间、体力和能力的前提下,尝试一把制片人的活,尽管会占用部分时间,却始终利大于弊。
“首先,你节省了很多沟通的成本。当你遇到一个不太专业的制作团队,你会花费很多精力去跟他沟通,去解释,这太累了,影响艺术创作的质量。其次,我做了制片人后,把钱省下来了。例如谈演员时,我们导演是不会跟他谈钱的,这不是违规地去压演员的片酬,而是希望他要一个合理的价格。我每次都会发自内心地跟他讲,说你少要一点,我一个大的场景就出来了,这部剧品质又提高了一格,我对你的报答就是把这部戏拍好,将来你身价高了,可以到下一个剧组去要高价(笑)。后来出品人说至少节省了三分之一演员预算费,这就是发挥了我作为导演的一个优势。再次,在拍摄当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地方一定要花钱,什么地方又可以稍微节省一下。最后,我又总结了一点,我做了制片人以后,对我的导演艺术创作是有帮助的,因为导演的艺术创作是比较单纯的,你面对的是戏里的人物。做了制片人后,主要面对的是钱和现实中的人,看多了后,你对人性的分析会更加准确。”
演员萨日娜
演员萨日娜同阎建钢一样,同样强调各生产部门的专业程度,指出各部门的专业程度决定了电视剧成品质量。灯光师、演员,乃至片场推轨道车的导演助理都需要具备专业化素质,否则将对电视剧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我拍了30年的戏,有的剧组非常专业,你去了以后会觉得特别得舒服,大家在一起也很开心。有的剧组去了以后,总在想,都拍了这么多条,怎么就没拍到我?我很希望每进一个组,从开始的剧本到进入拍摄到最后的呈现,都是特别美好的创作状态。但是这样的剧组现在少之又少,我们只能尽量地选择跟更加专业的剧组去合作。”
导演林楠认为在电视剧生产过程中,听谁的很重要,这是一个以谁为中心的问题。想要有序生产,最简单的就是选对中心。这个中心,无论是导演和制片人,抑或是编剧,都应当是一个有专业能力的人。
导演林楠
他指出,在如今的电视剧生产过程中,“中心制”仿佛成为一种光环,等同跑马圈地占地盘的行为。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中心就是靶心,你要承担一切,你最后无权跟任何人解释过错,你没法带着一张嘴,在每一个观众的耳边去解释这场戏我为什么拍成这个样,为什么在这个景来拍,为什么特效做到这个程度,你没法去解释,你能做的就是要承担。如果把中心制改成靶心制,我估计大家也就不争了,因为这本来不是一个好活。”
林楠提出,保证拍摄现场工作有序运转是一个专业性问题,而作为导演,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守“双保原则”——前期保进度,后期保长度。
保进度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拍摄工作,否则项目超期,将会造成出品方的巨大经济损失;保长度即成品应当有足够体量,“制片方挺不容易的,可能挣的就是最后5集的钱,别让人家这点钱挣不到。”
“电视剧导演千万别以为自己是搞艺术的,在双保前提下,如果碰巧还有时间,那再展示一下你的才华。”
爱奇艺高级总监李莅樱
爱奇艺高级总监李莅樱从平台方角度,分享了其与电视剧制作团队合作的经验,指出平台提供优质内容的前提是同优质制作团队合作,而这个行业在一些时候,是由不专业的人在做很专业的事情。
李莅樱现场呼吁,“我们整个项目团队都要有职业操守、职业信仰,才能让我们的作品不会被老百姓骂,不会被老百姓吐槽,你以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真的可能比你们每个人都懂。”
总有些问题需要一边生产一边应对
论坛第二环节,与会嘉宾就电视剧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了交流。
其中,铁佛、刘家成和林楠都不约而同强调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指出安全问题必须放在心上,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将会对电视剧生产造成巨大隐患。
刘家成同时针对生产过程中演员的档期安排问题进行经验分享,“档期问题可以防范,我们签合约之前就已经谈清楚了,有档期问题的不用。比如演员给70天,我说肯定不行,至少要100个工作日。包括我上一部剧《芝麻胡同》,何冰、刘蓓、王鸥是全程在组,签了120天。”
而有过一段制片人经验的萨日娜因为曾经亲历过突发事件,因此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状况的这一现象有更加深刻地体会。就一名演员的角度而言,她提出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有权要求现场不发生突发状况。
在萨日娜眼中,剧组就像一个大家庭,所有人应当相互理解,“每一个剧组,你从早上一睁眼开始相处,一直到晚上收工回去,真的比家里人相处的时间都长。这样的日子,我们要过三四个月,有的时候是五个月。没有理由,大家在一块儿变成仇人,什么话也不说。到了现场我先在车上坐着,到了拍戏的时候再下来,没有这样的理由,因为大家在一块真的特别好。只要你去理解大家,大家也会理解你,你尊重这个职业,大家也会尊重你。”
论坛最后的观众互动环节,有观众发问:在电视剧生产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打磨出尽善尽美的剧本?
阎建钢认为,导演在接触新项目之前应当对剧本进行预估,“最起码这个剧本在我心目中要达到60分以上”。投入拍摄时,倘若有充裕时间打磨,必定加以完善,做到最好。
“但是,不是每个项目都能给你这么充裕的时间去做,因为一部戏不是导演感兴趣的一个任性活动,它一定是一个商业项目,这个项目什么时候上,这是没办法由你任性的。制片方好不容易磕下来男一女一的档期,你说我不拍,不可能,既然你签了合同,你就要尽这份心。”
铁佛指出,投入拍摄前会同编剧细细打磨剧本,多则三四年,少则四五个月。而在中期拍摄过程中,“剧本肯定是会再调整,但那就是丰富了,例如根据演员的情况、根据场景的调度、根据各个方面去丰富它,但是不会伤筋动骨地去调结构。”
【文/姚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