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无论是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国产青春片的上映,还是《致青春》《微微一笑很倾城》等青春剧的播出,爱情美则美矣,但和几年前的青春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相比,却总感觉少了点儿什么?
“现实质感”,《我的青春谁做主》的编剧高璇,用如此4个字,回答了我的疑惑。
第一个层次:个人情感的纠葛
青春题材的作品,最基本的内核自然离不开情感。即便有些青春题材的作品并不会过多涉及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或代沟问题,但同龄人之间的闺蜜情谊、兄弟义气也总归是少不了的。
青春小说可以通过大段心理描写来展示少男少女的内心活动,纠结、暧昧、暗恋、单恋亦或是其他。但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却绝不能一味以一种画外音式的旁白或者借他人之口的方式,把小说中出现的大段心理活动读给大家听。毕竟,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单线无论怎么发展都略显单薄。一旦帮你的人、害你的人、持中立态度的人,不管明的、暗的都围绕在男女主角周围的时候,看似简单的人物构成所编织的复杂人物关系网,立刻会让整个故事丰满起来。
文学韵味之于小说,正如画面感之于影视剧。画面感离不开动作,有动作就需要有故事,而推动故事发展自然离不开压力。在青春题材的影视剧中,将爱情阻力可视化的方式常见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情敌之间的三角关系,一种是家庭出身不同的门第观念。前者的压力多来自于同龄人,后者的压力多来自于长辈。
这也就不难理解《最好的我们》在改编成网剧之后,为何要加入路星河这位男二号。正如总制片人朱振华所说:他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写一段三角恋,实在是因为故事推动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加入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外化小说中耿耿和余淮的心理状态。
反观剧版《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改编,即便微微和肖奈几乎每集都甜蜜撒糖,但将小说中人物对着电脑的大篇幅文字聊天如实还原于电视荧屏上,再把对话一条一条念给大家听,这与读小说又有什么分别呢?
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截图
第二个层次:个性和现实的冲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二十八九岁、三十来岁的职场青年开始感慨现实的无奈时,未满二十五岁的那些青春正当年、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却依然处于带着刺、到处冲撞的血气方刚阶段。
“有些事情,就应该在二十三四岁的年龄去做,比如以卵击石、同那些所谓的‘少总弯路’的、约定俗成的、机巧的力量对抗的精神。”高璇如是说道。正所谓再多牛气哄哄的时光,也比不上曾经二货嘻嘻的岁月,这便是青春的另一番魅力。
《我的青春谁做主》:钱小样
比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钱小样。一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挣脱自己身上的责任。但到头来,当强烈鲜明的个性终抵不过一次次被虐的残酷现实之后,方悟自己终究无法成为如赵青楚那般的社会职场精英。能力虽微薄,但又不得不再次背起身上无法摆脱的重重的壳,担起照顾父亲、照顾家庭、照顾方宇奶奶的责任。
前段时间热播的《欢乐颂》,虽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青春剧,但在邱莹莹身上,却依然可见钱小样的影子。网上有人总结道“每个人都想活成安迪,过得像曲筱绡,其实活得像邱莹莹,过得像关关,最后变成了樊胜美。”他日,也许邱莹莹也终会成为樊胜美。但在她还在经历着成长的痛感,并未成为樊胜美的阶段,不也正散发着青春的专属特性吗?一种分外热血、不怕犯错、只有年轻人才独具的输得起的对抗精神。
《欢乐颂》:邱莹莹
第三个层次:来自社会现实的冲突
此类矛盾冲突,主要指的是外界大环境以及我国当下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所给予人的压力。
十余年前,海岩剧的热播、热映便是源于编剧海岩在此层面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玉观音》在讲述爱情之余,又加入了悲壮惨烈的缉毒战斗,并由此外延出了对缉毒公安干警的献身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的歌颂。“以及其他的如《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也都是将整个作品的格局放置于对社会层面问题的关注上,从而拓宽了整个剧集的格局与思想性。”高璇表示。
不过,青春题材的作品,在此层面可做的文章其实也不多。一来,社会现实的尖锐冲突,如发生在《玉观音》中的安心、《永不瞑目》中的肖童身上的那般,并不会印证在大多青年男女身上。二来,此类问题的度,也并不十分好把握。稍有偏差,就会超出青春剧的范畴,沦为涉案剧、社会问题剧或是其他。
《玉观音》:安心
前段时间收获口碑的《最好的我们》,也只是影射了一些我国高中生的学习现状:如不堪高考重压,某考生选择跳楼以及重点班排名、文化课占用体育课、重理轻文……
《何以笙萧默》中虽提到了赵默笙因为父亲贪腐,被送到美国,以及留学生在国外的生活问题,但也并未过多展开,最终还是作为何以琛和赵默笙这对恋人分离7年的背景出现。
“顾漫的《何以笙箫默》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我也看了。不过有时候也会设想,倘若在恋人赵默笙和何以琛之间设置出一段不可逾越的爱情障碍,会不会更有现实感一些?但其实也很难,毕竟青春剧还是更偏爱于Happy Ending的。”高璇如是评价着电视剧《何以笙箫默》。
于青春而言,霸道总裁爱上我、所有人都爱我的玛丽苏童话自然可以有,但也架不住满眼都是啊!当下的国产青春题材作品,在天上飞了那么久,也是时候该下地走走跑跑了。倘若一味在“小我”或“想入非非”的层面上打转,在个性与现实冲突的层面上下得功夫不多,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层面更是少之又少。那么,飘离地面越来越远的悬浮气,终会使之走进同质化的死胡同。
这些创作青春剧的经验,也许依然叫不醒一些装睡的人。但那些已经醒来的创作者,倘若能从此文中寻得一些为青春剧注入现实关怀的灵感,想来也总归是好的。
【文/樗馨】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